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一个热词——申公豹代购药单,包括三七、田七粉、蒲黄、茜草、冰片、血竭、红花、当归、苏木、马钱子,总共10味中药。
这份药单与云南大有渊源。比如三七、当归,在药单中排第一和第八,在“十大云药”中也排第一和第八;红花,名列云南省“十大健康资源”;还有苏木、马钱子,都是云南特产药材。
三七众所周知,是被誉为“金不换”的“南国神草”,全国中药材第一大品牌。云南文山州是原产地、主产地,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90%以上的三七原料通过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上市交易流向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供应全国1209家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加工企业。
云当归也是声名赫赫,其味辛、甘,性大温,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等功效,在云南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说起来,丽江不仅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云当归种植的核心区,产量高、品质好、药用物质阿魏酸含量高。
还有滇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较好的功效。大理巍山县是云南最大的红花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以其道地性、品质卓越、货源稳定、可追溯性强等特点,享有盛誉。
无独有偶,爆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也有不少滇产中药材,比如地涌金莲、龙胆、灵芝等,其中龙胆名列“十大云药”。
补充几句,龙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以滇龙胆名称收录,归于云南道地药材。许多大型制药集团以龙胆草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开发研制了近500种新、特药品和中成药。作为核心产区,临沧云县的年产量占全国产量80%以上。
这些药单拥有历史原型。郑和七下西洋,随船携带大量中草药及成药,这中间还包括滇漆(云南三七)、龙胆、茯苓、肉桂、黄连、黄芩等云南特产药材,他还将申公豹代购药单中的血竭从东南亚带到云南,成为中国传统中药进口血竭的主流品种,并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成为中药“血竭”的正品。
有人说,我国影史票房第一的电影大大方方地用现代语言讲述中医中药故事,证明了传统中医药绝非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活态的、生命力旺盛的、充满叙事张力的文化基因。
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铿锵话语到“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水平发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央视大型纪录片《本草流芳》揭示了中医药的植物溯源、考古发现、典籍记载、食药同源、民俗传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维度的丰富内涵,中国票房第一的电影、世界级的3A游戏,不约而同承载了中医药年轻化、时尚化的使命,“万物皆可配中药”的养生风潮兴起,人们对中医药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生命智慧和健康理念的关注空前高涨……这一切都在昭示,中医药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IP时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中就出现了一位善良耿直、和蔼可亲的采药老爷爷,其插曲《采药歌》——老汉今年七十多,身轻体健翻山坡。采得山药祛百病,人人笑呵呵……在当时家喻户晓。
电影中的“三月街”有“药街”之称,曾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繁盛景象延续至今。《徐霞客游记》对此做过比较详尽的记述,“多药”为第一印象。
近年来,云药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不乏红极一时的热播剧。比如《仙剑奇侠传》里的重楼,《芈月传》里的神药“七叶一枝花”。
其实,“七叶一枝花”是重楼的民间俗称,这味药有“植物抗生素”“外科之至药”美誉。重楼的品种很多,因滇重楼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故多以滇重楼入药。云南作为滇重楼的原产区和主产区,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
《女医明妃传》中,女主角谭允贤称铁皮石斛为“救命仙草”。铁皮石斛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文山州广南县是“中国铁皮石斛之乡”,2023年广南铁皮石斛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产品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当地将铁皮石斛产业与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相结合,打造“石斛康养小镇”,形成旅居新亮点。
此外,还有《宝莲灯》中的沉香、《琅琊榜》中的茯苓、《风吹半夏》中的半夏、《永夜星河》中的当归、《国色天香》中的龙胆草……云药“默默地”成为逐渐重要的“神器”。
云南现有中药资源8875种、占全国近一半;全国300种常规种植品种,云南占一半以上;全国40种大宗药材,云南占1/4;全国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70%以上使用云南原料。目前,云南已认定44个中药材“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和60个“云药之乡”,居全国前列。
云南是全国唯一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超千万亩的省份,三七、草果、天麻、重楼、木香、砂仁等18种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均突破10万亩;三七、灯盏花、草果等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滇重楼、云木香、云茯苓、砂仁、石斛等中药材占全国市场供给量的半壁江山。
“无云药,难成方”,说的就是云药在中医药中的重要性。大家都说,云南只要规模一上去,另外的地方就种不下去。
云药确实像哪吒一样,天赋异禀,但“顽疾”也很突出——我们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我们干出来的效果,跟我们的资源还不匹配。
当然,这也是普遍性“顽疾”。《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
2024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109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800亿元,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但同时,全国中药材加工公司 4569 家,云南184家、仅占4%。
安徽亳州的产业能级高一些。我们这1800亿是农业555亿、加工557亿、三产688亿,亳州是一产47.64亿、制造业502亿、流通贸易1553亿,光流通贸易环节就接近云南的综合产值。
当然,亳州也有亳州的烦恼,中药材初加工占比超60%,文旅二次消费占比不足20%;占据全国中药饮片市场40%份额,但品牌溢价率仅为长三角同种类型的产品的三分之一;花了钱的人“亳州=中药材集散地”的刻板印象难以扭转,面临“有产业无品牌”的困境……
怎么“逆天改命”?自然是做强品牌,做大IP——亳州正在依托神医华佗故里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华佗”IP矩阵,包括中医药文化特色景区“华佗百草园景区”、“亳州华佗”表情包、《神医华佗来了》系列短视频以及华佗中医药大模型,通过“华佗”坐诊、“华佗”康养等模式,提供沉浸式中医药服务……种种做法,值得云南借鉴。
山东济南打造“扁鹊故里”、河北邢台提出“扁鹊计划”、河南南阳打造“仲景故里”、陕西铜川打造“孙思邈故里”,湖北蕲春高举高打李时珍品牌……这是通过中医药名人IP带动产业发展。
同仁堂推出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展现“健康新玩法,科技驱动世界”;修正药业打造中草药国风IP形象,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中草药文化的热情;广药集团积极打造“巨星品种”,推动“时尚中药”融入衣食住行……各有各的“修炼”。
作为全国中药材种植顶级规模、品种最全的道地药材主产区,云南把云药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适时提出“把云南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世界一流的现代产业”,可以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动。
无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再好的资源禀赋,如果只有少数的产业规模、能抵御风浪的产业链体系,就会在低效、无效利用中被浪费、错配,“守着富资源,过着穷日子”。
比如云南香料产业,昔日的小粒咖啡,都曾陷入“不愁卖,卖不上价,最后还不够卖”的恶性循环……云药其实也走在这条“不愁卖,卖不上价”的险路上,种植规模大但产值低、加工弱、市场交易不足,虽锋芒初露却仍显弱小,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2003年,云南出台《关于加快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像打造“云烟”那样打造“云药”,把云药产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
从2003年至2013年,云药产业均保持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堪称“黄金十年”。
如今,云南再次提出“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二个‘烟草型’支柱产业”,跟当年不同,这次云南将构建以云南白药集团为龙头链主的产业集群,并把这个产业集群定义为“航母式”产业集群,抢抓中药材市场行情报价、基地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效益等“多头向上排列”的趋势窗口期,开启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新“黄金十年”。
如果从农业的角度看中药材,把它理解为农副产品,这是个百亿级产业;如果从工业的角度看中药材,把它理解为工业品,这是个千亿级产业;如果从IP的角度看中药材,把它理解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桥梁,这是个万亿级产业。
当然,万亿级产业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更深刻地把握产业的本质,才能脱颖而出。
中医药,药是根本,为民、富民、强民、利民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医药文化大IP最关键的“含金量”。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这是中医药文化大IP的根本所在,也是史诗级机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未来几年,中药材市场规模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6年达1.5万亿元以上,到2030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
云南计划到2027年,力争中药材年产量达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依托中药材产业打造一批医疗康养、休闲度假、药膳美食、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的特色康养旅居村镇及示范区。
还没有,其实一切起步。还要通过数字化传播、教育普及、国际推广、产业链整合、健康旅游发展、社会化媒体结合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云药产业二产与三产融合发展;还要推进中医药大众化、科普化、时尚化、国际化,进一步擦亮云药IP,向全世界展示云药产品和云药文化的魅力。
,九游娱乐备用网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