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同日本、韩国外交部长一道参加了第十一次中日韩外长会议。当下,世界处于“特朗普2.0”时期,特朗普按照自己的意愿肆意地朝着美国的盟友挥舞起所谓的“关税大棒”,这使得特朗普的盟友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恐惧。
日本与韩国属于被美国“边缘化”的盟友,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它们自然察觉到了对自身国家利益构成的威胁。日韩两国有必要基于本国利益,重新为自身寻觅可靠的贸易伙伴。
然而,在3月22日中日韩外长会晤结束之后,我国商务部就针对来自日本的“间苯二酚”直接开征高额的反倾销关税。3月25日,日本沉默了三天后,对我国的石墨电极课以高达百分之百的反倾销关税。面对日本的这种反制行为,我国又将采取何种举措予以回应呢?
2025年3月22日,中国商务部宣称,针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间苯二酚,将把40.5%的反倾销税继续征收,且实施时长延长5年。这一决策是由中国产业界申请开启的期终复审调查所引发的。
调查表明,一旦反倾销措施被终止,日本企业就非常有可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进行倾销,从而使中国本土产业再次遭受到了损害。间苯二酚是橡胶黏合剂、紫外线吸收剂、医药中间体等产业的关键原料,在中国进口市场上,日本一直处在主导份额。
自2013年起直至现在,中日两国在这样的领域的较量已经持续了12年。有数据表明,在中国反倾销税的保护之下,中国本土的间苯二酚产业正慢慢地发展壮大,不过日本的产品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依然保持着竞争力。在此次加征税费之后,日本产品的价格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下游企业向国产替代品转变的趋势或许会加快。
尽管我国对日本实施了反倾销税制裁,可我国并非毫无依据地行事,而是有着一系列严谨科学的调查以及强有力的数据作支撑的。并且,所有的制裁流程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的贸易规则。
2024年3月起,我国针对日本倾销的“间苯二酚”展开最终复审。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我国商务部察觉到日本向中国倾销“间苯二酚”非常有可能危害中方的产业发展。
并且,我国商务部还提出,日本能够凭借其过剩的生产能力对中国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实际上,这并非我国商务部首次针对日本的“间苯二酚”进行制裁了,在2013年、2019年,我国商务部始终在对外国企业的“间苯二酚”实施制裁。
3月25日,在中方实施反倾销制裁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宣称要对来自中国的石墨电极征收95.2%的关税,征税时长为4个月。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向中国进行经济施压的“组合拳”,不过其合理性遭到诸多争议。
日本宣称中国凭借低价倾销来挤压其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然而从数据方面来看,我国石墨电极对日本的出口总量占比不足个位数,对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日本本土企业大多由于技术迭代迟缓,难以和中国的产品相竞争。
日本制裁我国制造的石墨电极,首要目的是回应我国商务部针对日本的反倾销制裁,同时也能够对其国内市场起到保护作用。日本石墨电极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缩减态势,企业便游说政府增加关税,从而争取转型的时间。
然而,地理政治学站队或许是最为关键之处。在中美相互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企图借加税之举向美国展现出“对华强硬”的态度,进而强化“印太战略”联盟。日本希望借此获取特朗普的青睐,达到让美国削减对日本关税的目的。
面对日本的经济报复行为,中国拿出了法律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3月23日,李强总理签署了这一法案。该法清晰地赋予了诸如限制交易、冻结资产、禁止入境等反制措施的权力,这表明中国在应对国际挑战时法治化程度的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能够增强我国精准打击的能力,凡是参与对华制裁的企业、政客以及相关联的实体,都可能会遭受精准的制裁打击。并且,这部法案还能够打破西方的“规则霸权”,提高我国在经贸领域的话语权。
要是日本在之类的核心利益方面不断进行挑衅的话,中国方面能够把涉及相关事件的日本企业列入反制的名单当中。比如说,参与对售的日本军工企业或许会遭受中国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一举措不但能够捍卫国家主权,而且为之后的博弈留出了可调整的空间。
中国和日本之间始终处于一种竞争与合作保持均衡的“斗而不破”状态。日本对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在202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占比达到20%,在汽车、半导体材料等方面,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
日本在台海、南海事务方面配合美国的战略,其与美国的深度关联必然需要保持一定限度。在对我国进行遏制这一立场上,日本若是过于积极,必然会遭受经济方面的反作用!
我国于新能源、高端化工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会减轻对日本的技术依赖,日本要是一直依靠贸易壁垒,可能就会错过产业链升级的机会,从而给本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
2018年,特朗普当政时期的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一定的关税,使得美国制造业丧失了众多工作岗位。这对日本而言是一个警示:要是日本针对中国的钢铝产业课以高额关税,必然会陷入与美国相同的境地!
对普通民众而言,中国与日本开展合作才最契合民众利益。唯有中国和日本持续深入经贸合作,不停地增加就业岗位并优化自身技术优势,才能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
在此次中国与日本的关税交锋当中,这既是两国经济力量的相互撞击,也是对国际规则解释权的一种角逐。中国所采取的反制举措,彰显出其维护公平贸易的坚定决心,以及在法治化应对方面的成熟程度,并且中国必定会占据上风!
尽管中国与日本有过短期的摩擦,然而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仍将持续不断地深入发展。中国和日本在世界上均为很重要的市场,要是某一方实行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产生的不良影响将由两国人民来承受。
日本急需在“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两难境地中,探寻更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历史已经足够表明,“零和博弈”只会导致双方俱损。两个大国唯有以信任和尊重为基石持续开展合作,才会对世界和本国人民的发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