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心”“中国古代榜首坝”“北方都江堰”,它们指的都是戴村坝。11月4日下午,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戴村坝博物馆。
戴村坝坐落山东省东平县境内,是大汶河中下流的分界标志,而大汶河作为黄河下流的重要支流,自古与黄河血脉相连。这座全长约400米的石坝,由明代工部尚书宋礼与农人水利专家白英一起规划,以“筑坝戴村 遏汶济运”的才智,迫使汶水西流,汇入京杭大运河海拔最高的南旺段,完成了“七分朝皇帝 三分下江南”的漕运奇迹。
坝体规划包含古人治水的深邃才智:小巧坝、乱石坝、滚水坝三级阶梯结构,可随水位主动调理蓄泄。水量小时,小巧坝抬升水位;水量大时,漫过乱石坝;汛期洪水则从滚水坝发泄,既保证漕运,又减轻下流防洪压力。数百年来,戴村坝以“铁扣相连、灰浆浇砌”的工艺纹丝不动,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更是黄河水系中活态水利工程的模范。
2025年7月,戴村坝博物馆经过全方面提高后焕新开馆。博物馆以“文明+科技”的交融途径,打造了序厅、运河之心、建坝筑梦、运载千秋、博物传薪五大主题展区,经过300余件珍贵文物、沉溺式影片和互动设备,生动再现了戴村坝六百年的治水文明。
在这里,游客能够透过数字影片,直观感触古人“引汶济运”的庞大场景。经过微缩坝体模型,了解“天人合一”的生态才智。博物馆还凭借才智化互动体系,将戴村坝的工程原理、前史价值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现代言语,让陈旧水利工程勃发年代光荣。
戴村坝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黄河管理的才智,表现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黄河精力。近年来,戴村坝先后当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黄河水利遗产,并作为水工程与水文明有机交融事例,被水利部在全国推行。
跟着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开展战略的深化施行,戴村坝被赋予新的任务。它从维系漕运的“心脏”,转型为展现黄河文明、展开研学教育的重要窗口。戴村坝博物馆的晋级,正是泰安市推进黄河文明“活态传承”的缩影——经过数字孪生技能构建3D模型,结合法治长廊、廉洁文明教育基地,让古坝成为交融前史、生态与科技的公共文明空间。正如当地工作人员所说:“维护戴村坝,不仅是看护前史,更是为了让黄河才智保卫未来。”
从1411年的夯土筑坝,到今日的才智水脉;从保证漕运五百年的“运河之心”,到看护黄河安澜的“生态屏障”,戴村坝的变迁,正是黄河文明连绵不停、立异开展的缩影。它用600年的波澜不惊,诉说着中华民族与母亲河共生共荣的永久课题,也成为“让黄河成为谋福公民的美好河”的生动注脚。
,九游娱乐备用网址是什么